MSCs身份尘埃落定:开启间充质基质细胞疗法新时代
天津2025年2月27日 /美通社/ -- 围绕间充质基质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的争议已持续二十余年,成为制约MSCs研究与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核心问题在于:未经全面安全性验证的间充质干细胞不应获得临床应用批准。然而,所有临床前研究均表明,目前使用的MSCs在安全性上不存在干细胞相关风险,因此应将其准确定义为"间充质基质细胞"而非"干细胞"。针对这一问题,华西医院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与天士力干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联合发表"
研究团队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和拟时间轨迹分析技术,首次明确了间充质基质细胞与干细胞的本质区别。研究结果表明,干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而间充质基质细胞完全缺乏SOX2、NANOG、POU5F1、SFRP2、DPPA4、SALL4、ZFP42及MYCN等关键干细胞特性基因的表达。此外,研究首次鉴定出TMEM119、FBLN5、KCNK2、CLDN11与DKK1等五个基质细胞功能的重要特异性基因,从细胞功能的层面进一步揭示了两者的本质区别。这一研究为MSCs的科学定义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将推动MSCs疗法迈向实质性突破。
拟时间轨迹分析显示,间充质基质细胞在细胞谱系发育上与干细胞存在显著差异
这一研究成果不仅终结了MSCs身份的长期争议,更为MSCs临床应用路径的重新规划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研究明确区分了两种细胞的作用机制:干细胞依靠分化替代受损细胞,而基质细胞则通过归巢和分泌重塑微环境。这一突破性发现彻底纠正了长期以来对MSCs安全性与有效性的误解,确立了间充质基质细胞的身份鉴定标准,为个性化治疗开辟了新途径。随着这一发现的推广,MSCs疗法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更广泛且有效的应用,毫无疑问地推动其在疾病治疗中迎来革命性突破。
本文RSS来源:美通社
标签:
- 《柳叶刀•儿童青少年健康》发表齐瑞索韦治疗6个月以下住院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最新研究结...
- 多学科微循环障碍防治前沿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 英矽智能基于亚马逊云科技构建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
- 头痛怎么办?黄天赐教授与你详解头痛成因及中医角度缓解方法
- 第二十六届健康天然原料、食品配料展览会6月启幕
- AI驱动医药新纪元:FDA新规下制药企业如何抢占智能研发先机?
- 复宏汉霖2025全球研发日:汇聚创新力量,驱动全球化战略再攀高峰
- 全球卫生创新者因其变革性影响而荣获阿布扎比全球卫生周创新奖
- 黄埔区夏港街道携手美赞臣中国开展营养改善行动
- 乐意保®(仑卡奈单抗)成为欧盟首个批准用于延缓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