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专家联合发声 推动痛风的规范化诊疗
北京2025年8月24日 /美通社/ -- 在近日举行的由整合医学会主办、卫材中国药业协办的"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专病联盟学术大会-跨学科共议痛风"媒体见面会上,来自风湿免疫、骨科等领域的多位权威专家联合发声,呼吁全社会提高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危害的认知,并推动基于最新《高危高尿酸血症药物降尿酸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的规范化、精准化管理。会上,多位专家还就新型降尿酸药物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
左起:胡懿郃、张卓莉、黄慈波、冯艳辉
卫材全球高级副总裁、卫材中国总裁冯艳辉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多替诺雷成功实现商业上市,期待全新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真正的福祉。未来将通过医院、线上线下药房等多元化渠道,帮助患者远离痛风发作困扰,提升生活质量。同时,卫材中国将持续推动该产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切实减轻患者用药负担。冯艳辉特别强调,疾病防治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发力,期待与医学学会和媒体共同合作,做好防控宣传教育。
首次定义"高危高尿酸血症" 明确早期干预人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卓莉教授指出:长期以来,高尿酸血症患者往往因缺乏症状而被忽视,直到反复痛风发作或出现肾脏、心血管损害时才被重视。本次发布的共识,首次提出"高危高尿酸血症(HrHUA)"概念——包括合并痛风、慢性肾脏病、肾结石、高血压、冠心病、代谢性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等患者。该类人群若不及时干预,不良结局风险显著增加。
"这不仅是一个学术定义,更是临床管理的转折点,让我们从‘发作时治疗'走向‘长期控制、主动干预'。"张卓莉教授说。
风湿科与骨科共识:痛风不是"小病"
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黄慈波教授提醒,痛风并非"突然痛一下",而是需要长期管理的代谢性疾病。若忽视早期控制,可能在数年内由间歇性发作发展到关节畸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胡懿郃教授,从骨科角度指出,痛风最直接的破坏是关节系统的不可逆损伤。"我们在手术中见到完全毁损的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压迫的膝滑膜囊肿、甚至骨质穿孔。这些都不该是正常的疾病进程,而是延误治疗的代价。"他呼吁公众应将痛风视为"关节慢病"进行长期管理。
新药为精准治疗带来更多可能
针对临床应用前景,张卓莉教授介绍,中国三期研究结果显示,多替诺雷4mg治疗24周时的达标率接近传统治疗药物的两倍,在起始尿酸水平≥9mg/dl的患者中优势更为明显。其在肝功能不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中无需调整剂量,体现了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优势。
专家呼吁:建立"早诊早治+精准用药+长期管理"体系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娟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风湿科吴华香主任、海南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詹锋主任分别在广州及上海的媒体见面会分会场上发表讲话,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降尿酸达标率偏低,原因在于患者认知不足、传统药物局限性以及缺乏长期管理机制。要改善现状,需要多学科协作,构建涵盖风险评估、个体化用药、患者教育及政策支持的全链条管理体系。
"多替诺雷等创新药物的加入、新共识的推广以及多学科共治,将为患者带来更长远的健康获益。"专家总结道。
左起:李娟、吴华香、詹锋
本文RSS来源:美通社
标签:
上一篇:卫材中国药业推动中国痛风与高尿酸血症迎来精准降酸新征程
下一篇:没有了
- 诺和盈®新适应症获FDA批准,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脂肪肝的GLP-1药物
- 先导科技集团发布量子流光子计数CT全产业链技术
- 嘉必优联合新营养发布2025《合成生物与营养健康趋势洞察》报告
- 晶泰科技与韩国东亚公司签署合作,共同研发免疫与炎症领域新药
- 致敬医者仁心,点亮医学未来 美华沃德医师节系列活动诠释医者使命与传承
- 药明生物2025年上半年业绩加速增长
- 登顶JAMA!康诺亚自主研发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Ⅲ期研究成果重磅发表,...
- 欧彼乐携旗下原研止咳品牌沐舒坦®亮相西普会,焕新回归再赴中国家庭呼吸健康之约
- 全球首个,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获 FDA 批准新适应症,GLP-1 药物首入脂肪肝治疗领域
- 《我在基层当医生》系列纪录片上线 韩红基金会致敬平凡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