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谈判品种大猜想 18个药品新进全国医保
发布时间:2018-08-16 16:02:46 来源:互联网
日前,国家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一轮抗癌药专项谈判稳步推进,最终18个药品确定纳入谈判范围,均为治疗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所必需的临床价值高、创新性高、病人获益高的药品。谈判工作将于9月底完成。
▍今年抗癌谈判品种大猜想
根据官员透漏的信息显示,18个品种中有16个进口品种,2个国产品种。主要涉及的癌症适应症有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肾细胞癌、黑色素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癌、多发性骨髓瘤等多个癌种。但是,这些药品大部分都还处于独家专利药保护期限内,谈判难度较大。但是目前尚无确切的纳入谈判品种的名单。本文笔者旨在根据已经披露的相关信息对今年可能纳入医保谈判品种进行猜想,供读者参考。
※这16个进口品种和4个国产品种可能性大
根据当前我国肿瘤药市场主要在销的靶向药和适应症明确的创新药品种,剔除现有的医保品种和2018年以前的已经谈判成功的品种,结合前述几大适应症大致可以框定以下16个进口品种和4个国内品种可能性最大。国产的四个品种中,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为2017年纳入谈判但谈判失败的品种,今年很可能再次纳入。
※多个全球重磅品种在列,也不乏新进获批品种
在所列的16个进口品种中,也有2018年在国内新获批上市的全球重磅品种,如全球销售额近50亿美元的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
注:市场规模数据来源于医药魔方数据库,供参考
▍代表性可能较大的进口谈判品种扫描
※西妥昔单抗注射液
西妥昔单抗为Imclone公司与BMS联合开发。2003年首次在瑞士上市,2004年获FDA批准上市,应用于治疗转移性头颈癌,非转移性头颈癌,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为第一个上市的靶向单克隆抗体。
默克拥有西妥昔单抗在北美以外的销售权,并于2006年在中国获批上市。虽然在国内批准适应症较为局限,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市场潜力大,国内市场目前已经超过5亿元人民币。其单支中标标价在4500元左右。
在2017年医保谈判时,但最后失败。西妥昔单抗未能如愿进入医保。再加之,其专利也于2017年过期,正在引发国内药企竞相仿制。今年进入医保应当是势在必行。
※伊布替尼片
伊布替尼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BTK抑制剂,由强生和Pharmacyclics合作开发,最早是于2013年11月13日获得FDA批准上市,上市之后销售额突飞猛进。
AbbVie于2015年3月收购了Pharmacyclics,获得了伊布替尼的美国市场商业权利,而强生则拥有伊布替尼在全球其他国家的商业权利。
在国内,强生最早于2013年9月6日在中国提交了伊布替尼的注册申请,于2017年8月28日获得CFDA颁发的生产批件,未来市场提升空间较大。
目前,市场上伊布替尼的售价接近5万元/瓶。虽然有赠药政策(买5赠3),但这样算下来一盒也要3万元。而且需要长期服用不能停药,对中国普通患者来说压力非常大。因此纳入医保谈判势在必行。但伊布替尼专利到期时间在2026年,且谈判价格压力巨大。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舒尼替尼是口服多靶点TKI,具有双重抗肿瘤作用。FDA于2006年批准其用于mRCC的治疗,2007年豁免临床试验在国内上市。2017年全球市场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在国内市场也超过2亿元。专利到期时间在202
标签:[db:TAG标签]